听课、评课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互相学习、共同研究、共同提高的重要形式。团队教师必须按要求,积极参加听课、评课活动。要努力形成虚心学习、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良好风气。做到有的放矢、务真求实、团结创新,现特制定如下措施,望大家遵照实行。
一、听、评课安排
(一)主管人、被培养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。其他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。
(二)团队成员按时开好以定的校公开课,要精心准备做到课前集体研讨,形成教案。听课做到多听常态课、复习课、专题课,而且有听必评,做到听、评互动,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。避免疲劳低效的“打分课、批判课”提倡交融对话,轻快互动的实效课。
(三)及时上交有关的听课、评课材料,包括听课人员登记表、教学评价表、教案等。
(四)做好评课工作。评课宗旨:真实及时 实事求是 兼顾全局。
二、评课常规
评课如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验收一样是一种课堂教学质量分析,是听课的反馈环节。
听课要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开展评课活动。通过听课、评课活动,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获得真实体验,从而提高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能力。
1、评课程序。评课活动一般先由执教者自评,然后由富有经验的教师、主评,再由其他听课教师评议。
2、评课态度。评课教师要本着互相学习、取长补短的态度参加评课,好的方面应该肯定,供大家学习;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,以利改进和提高。 评课要极力避免“走过场”“一风吹”等不良现象。
3、评课程序。评课者可以对一节课先从整体上作出全面、系统性的评价,可以从以下角度对一节课加以分析,然后再作出综合评价(供参考)
⑴教学目标(体现目标意识)一般的,现实有效的目标为三维目标:常识与技能,过程与方法,情感态度价值观。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。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的灵魂,是课堂教学的“神”,也是课程设计的根本,课堂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。
①教学目标全面、具体、明确、符合大纲、教材和学生实际。
②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,抓住了关键,能以简驾繁,所教常识准确。
③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,贯穿教学过程始终。
⑵教学程序(体现主体意识)
①教学思路清晰,课堂结构严谨,教学密度合理。
②面向全体,体现差异,因材施教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。
③传授常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,突出重点,抓住关键。
④给学生创造机会,让他们主动参与,主动发展。
⑤体现常识形成过程,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。
⑶教学方法(体现训练意识)
①精讲精练,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,落实“双基”。
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,符合教材、学生和教师实际。
③教学信息多项交流,反馈及时,矫正奏效。
④从实际出发,运用现代教学手段。
⑷情感教育(体现情感意识)
教学民主,师生平等,课堂气氛融洽和谐,培养创新能力,重视学生动机、兴趣、习惯、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。
⑸教学基本功(体现技能意识)
①用普通话教学,语言规范简洁,生动形象。
②教态亲切、自然、端庄、大方。
③板书工整、美观、言简意赅,层次清楚。
④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。
⑤调控课堂能力强。
⑹教学效果(体现效率意识)
①教学目标达成,教学效果好。
②学生会学,学习生动,课堂气氛活跃。
③信息量适度,学生负担合理,短时高效。
4、评课原则。
⑴一分为二。评课的着眼点要放在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上。在评课时,要从教课实际情况出发,坚持一分为二,要恰如其份的既肯定优点和主流、探寻成功的原因;也指出主要问题,探讨不足的根源;还提出改进的办法,探寻努力的方向,力求评一堂课促进多堂课,评一人激励一批人。
⑵因人制宜。评课要看对象、分层次、看教者的年龄特征、教学水平,在标准和要求上因人而异,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,都有发展。对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,在否定教者某些做法的同时,要谈自己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设想和建议,使教者学得着、做得到。对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,如问题较多,要分轻重缓急,抓住主要问题,逐步解决;要善于发现优点,哪怕是微小的,也要肯定鼓励、树立信心。对新教师、青年教师,要满腔热情地给他们出主意、想办法、指明方向,先容有关信息资料,甚至亲自示范、言传身教,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。
5、评课教师要做好评课记录。
6、后附教师听课、评课评价表,评课教师可根据表格中的有关项目进行评课。
|